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服务基础教育 引领课程改革
发布日期:2007-10-30    文章来源:    分享到: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服务基础教育纪实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昌万

        “我有20年教龄,虽然工作地点在不断地变迁,但从1997年知道《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后,就和她结下了10年的不解之缘。是她让我从一个教书匠逐步成长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语文教师。”谈到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语文教师方孝荣饱含深情。

        十年前的一天,方孝荣在同事家做客,偶然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随手翻开,便被其深深吸引,当期杂志上发表的 洪镇涛 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一文,更是让他收益良多。从那以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就 成了方 老师案头必备刊物,年年订,期期看。

        “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我认识了于漪、宁鸿彬、史绍典、李镇西、张建平、李泽琪等教学名师,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让我在语文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使我慢慢成了当地教坛‘新秀’,学校多次推荐我参加县市的优质课竞赛。2004年春季,县教育局还让我在全县做‘语文课改’的专题报告,一时成为本县的‘名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还提高了我的语文教学科研能力。2003年到2004年,我与同行开展了国家级‘十五’规划的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该课题成果获全国科研成果奖。2006年,我又自主开发并任主持人的课题——‘激励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获市一等奖。这些成果的获取,得益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理论’板块和‘教学’板块。是她让我纵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从20世纪90年代的‘一课一法’、‘旁门左道’、‘教材教法’,到现在的‘走进课堂’、‘语文论坛’、‘映潮说课’,它无不站在语文课改的风头浪尖,陪伴我走在语文教学的新天地里”,方孝荣感慨地说。

        像方老师一样,许多读过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系列杂志创刊35年来,常常收到读者从全国各地寄来的阅读感言。他们普遍认为,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引领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逐步走向成熟;因为有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他们所以成长。

        哪里有中学,哪里就有中教参

        金秋十月,美丽的陕西师范大学校园书声琅琅,景色怡人,随处可见刻苦攻读的学子身影。自古朴典雅的图书馆向西数百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简洁大方的教学楼——田家炳教育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编辑部就设在这里。捧起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中学教学参考杂志,聆听杂志社领导和编辑们讲述35年的创业故事,感动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972年冬,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左嘉尤匆匆赶到陕西师范大学,希望这所拥有“教师摇篮”美誉的高等学府能为中学教师编写教学参考。在一无经费,二无办公条件,三无编辑人员的境况下,陕西师范大学克服重重困难,由各系基础课教研室组织编写了7种中学教学参考杂志,免费供西部中学教师使用,以解没有教材和教学资料的老师们的燃眉之急。

        当时,奉献给西部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只能是没有固定页码,没有封面的“白皮书”。然而,这名不响亮、貌不惊人的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在那知识“枯竭”、求知若渴、百废待兴的年代,宛如送给西部中学教师的知识琼浆,及时提供并丰富了中学各科的教学内容,西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获得快速发展,1983年刊物年总发行量达到200万册,封面也由“白皮”变成了三色彩印,并由服务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转向在国内公开发行。

        1986年,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以便于集中加强管理,提高刊物质量。杂志社的成立,是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杂志社为基础教育服务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整合,组建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新的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大胆改革,重组资源,积极推进“主刊创新”工程,高经纬总经理提出,必须把主刊办成主导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刊物;必须使主刊成为全国同类期刊中销量最大的刊物。同时,确定了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形式创新为辅助,全面提升主刊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杂志社优化期刊质量,提高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改革营销机制,发展多元经营,逐步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对中学学科教育的影响力。

        创刊35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始终秉承为中学教学服务、为中学教师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首开先河,敢为人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办刊理念,发扬“奉献、进取、友爱、实干”的创业精神,齐心协力,殚精竭虑,以“实、新、活、鲜”的刊物风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拥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中学生物教学》共8科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国内目前最大的、最有实力的教育期刊社。

        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以其厚重的内容、上乘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学师生的良师益友,逐步形成了“哪里有中学,哪里就有中教参”的良好局面。其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并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中,有4种被评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其中两种刊物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其所刊载文章多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等权威机构全文转载。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期刊出版形式规范检查中,《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生物教学》成为首批合格期刊。

        推进主刊创新工程 服务中学课程改革

        近年来,出版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期刊业和出版业的新变化,我们大力推进主刊创新工程,更加贴合中学教学的课改需要;更加适应基层教学的需要,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增加教学的资源性和服务性。为教师的开放式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高经纬说。

        2005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刘明琪总编辑、魏立安副总经理、杨辉祥副总编辑分别带队,深入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调研。同时,为落实侧重支持西部基础教育的办刊思路,由两名主编带队,分头前往陕北、陕南两地实地考察,广泛听取中学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杂志社邀请专家论证后,确定了全方位服务于基础教育的主刊创新方案。这个方案以关注读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置“刊中报”“专访”“课改动态”等栏目,向干部和教师提供那些迫切需要的课改最新信息和相关的政策导向。同时,针对推行课程改革出现的困惑和难题,通过特别策划栏目,重点推介全国各地课改的经验,澄清种种误导和糊涂认识,指导教师“课改探路”,开拓进取,积极促进课改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发展。

        为落实主刊创新方案,中教参系列杂志各个编辑部精心策划重点选题,注重导向性和实用性,贴近“课改”和高考,宣传现代教育理念,点击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教参还积极加强网络建设,各编辑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网上征稿组稿,网上宣传营销,促进刊网互动,加强了作者、编辑和读者之间的联系。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编辑部还建立了作者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

        中教参人深知,要办好服务课程改革的杂志,就必须要提高编辑的素质,让编辑熟悉一线教学情况。几年前,杂志社就要求编辑必须参加新课程培训,同时,建立基础教育基地,要求编辑深入中学,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尽可能参加学校举行的观摩课、优质课比赛等教学活动。仅2006年,杂志社面向编辑先后举办了10次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专题培训。

        中教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强编辑同一线教师的交流,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积极同中学老师交流研讨教育教学问题,推动编读互动,组建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理想平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还开设博客,用现代传媒手段和中学师生互动,提高刊物质量。中教参系列杂志编辑人员根据中学教学之需,脚踏实地地分析研究中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刊广泛地与全国有关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建立了密切联系,及时把各地的新信息、新的教学经验通过刊物这块阵地,推广到广大中学教师之中。杂志社组建了18个教育科研基地,及时获取办刊信息。杂志社计划在今后2-3年内建立100个教学科研基地,依此和教学一线保持更加密切、更加系统的联系。

        为了引领课程改革,中教参积极主动和全国课程改革专家联系,广泛接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各科编辑,并密切关注各省的省编教材。中教参还推出栏目主持人制度,请全国课程改革和教材研究的专家名师担任栏目主持人,实行栏目责任制,优化栏目设置,全力打造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品牌栏目;实行栏目编辑和责任编辑的有机结合,精心组稿改稿,着力体现最新最优内容,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不断提升内容质量。

        “课改”要求教师的课程教学必须达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强调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中教参系列杂志依托不同版本的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侧重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不同水平学生的迫切需要,特别策划,设栏组稿,以求在刊物内容和编排技巧上有所创新。在刊物内容上,除保留“同步教辅”的原有栏目外,还重点增加了帮助教师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在栏目调整上,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些配合“课改”的模拟教案。

        努力将中教参办成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潮流的刊物

        35年来,中教参始终把服务基础教育作为办刊宗旨,紧密结合陕西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积极整合办刊资源,不断推进期刊创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办成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潮流的刊物”,高经纬说。

         陕西师范大学历来十分支持中教参杂志社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积极为其提供宽松的办刊环境。实行全员聘任制,竞聘上岗,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推行工资待遇和岗位、绩效相结合的办法。人员聘用向社会开放,及时在人才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广纳贤才。

        中教参杂志社明确提出,变出版刊物为经营刊物。“这对编辑部来讲是一种挑战”,刘明琪说。杂志社把质量视作刊物的生命,建立健全了刊物质量评估评价体系。以一线教师,专家以及其他读者为主体,组建评刊队伍。从去年到今年,杂志社邀请校内、校外的专家一起来评刊,促进刊物质量的提高。各编辑部把提升刊物质量,赢得读者肯定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高质量出刊。中教参杂志社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的方式,组建基础教育研究院,积极探索“书、刊、盘、网”多媒互动,“研发、产品、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风雨兼程35年,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无私奉献了35个春秋。办刊人辛勤耕耘,以博大的情怀温暖了亿万中学师生的心,从而也赢得了广大中学师生的爱。面对贫困学子,中教参慷慨解囊,济困助学;每当什么地方遭灾,中教参人热情相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中教参捐送灾区的教学用书价值已达十数万元。

        如今,“哪里有中学,哪里就有《中教参》”,已不仅仅是鞭策杂志社办刊人开拓奋进、竭诚服务基础教育的行动准则,杂志社以各刊为纽带,密切联系中学师生,35年来发表各类有助于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辅导的文章达10万多篇,在促进基础教育教研,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茫茫人海谁与共/不是太阳不是月亮不是星星/太阳总是在白天才肯挥洒它的热情/月亮总是在阴晴圆缺中放射它的冷清/星星总是不停地眨眼使夜空变得闪烁不定/而《中教参》杂志才是一簇圣火/点燃起师生心中的明灯/只有《中教参》/才是你、我、他心底的永恒。”一首小诗,尽现中学师生对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的深情,也道出了他们酷爱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的心声。
                                          中国教育报 2007年10月2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