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光明日报》刊发“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书评
发布日期:2020-09-09    文章来源:    分享到:

 

  9月5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了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的署名文章《气壮山河大迁徙——“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出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向读者介绍并推荐总社历经8年正式出版的“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09/05/nw.D110000gmrb_20200905_2-09.htm

全文如下:

气壮山河大迁徙

——“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出版

□刘东风

【编书者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为了再现抗战大迁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与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出“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炮击沈阳北大营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历经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为了躲避日寇的炮火,为了不当亡国奴,数以千万的社会精英和平民百姓扶老携幼、驮箱推车、风餐露宿,艰难地向大后方迁徙。抗战大迁徙,涉及地域之广、动员力量之大、跋涉路途之遥远、历经时间之长久、辗转周折之艰险、作用影响之巨大,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

  抗战大迁徙是一曲撼人心弦的悲歌。当时交通极不便利,公路铁路很少,西迁主要靠长江水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迁徙之路不时还有日军的狂轰滥炸。更多的人只能靠双脚行进,肩挑背驮,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艰难西行。

  抗战大迁徙是一曲气壮山河的壮歌。大规模的工厂、机构的搬迁,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广大内迁员工同仇敌忾,满腔热情地投入搬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拆卸、包装、装车、装船、造册,无论是机器设备,还是实验器材,无论是桌椅板凳,还是文物图书,都尽一切可能搬运到大后方。无论在迁徙途中,还是在大后方重建,完全陌生的环境,持续不断的无差别轰炸,无休无止的通货膨胀,“衣”的简朴、“食”的匮乏、“行”的艰难、“住”的简陋、“活”的困苦,都没有动摇他们一路向西的意志和抗战救国的信念。

  抗战大迁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抗战西迁,粉碎了日军要挟国民政府妥协投降的企图。抗战西迁,促成了长期抗战的战略后方基地的建立,为支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抗战迁徙这段历史为更多人知晓,使人们重新审视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并从重大转折时期的史实中汲取经验智慧、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临危不惧、履险不畏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

  “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从2013年开始策划实施,数易书稿,精心制作,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面世。丛书围绕抗战内迁这个主题,全面考察抗战迁徙史,多角度再现中国人民为延续民族血脉、支援前线、振兴大后方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迁徙之旅。丛书分为《国府西迁》《文化存续》《金融对垒》《工业重塑》《烽火兵工》《守望科学》6卷,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陕西重点出版项目。

  主旨鲜明——弘扬抗战精神

  抗战大迁徙对保障抗战胜利,保存国家经济命脉,传承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是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爱国精神为主旨的“轻学术之作”。选取抗战内迁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以点带面展现抗战大迁徙实况,同时兼顾点、线、面,做到了大点不落、线不断、面不乱。丛书主旨鲜明,突出抗战时期中华之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各卷之中。

  定位独特——通俗学术作品

  “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定位于建立在学术基础上的通俗作品,学术观点前沿,资料新颖真实,涵盖政府、金融、企业、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力求学术走向大众,大众尊重学术。各分卷围绕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撰写,注重故事的原创性和写作的故事性,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另外,根据撰写内容添加了旧照片、路线示意图、人物关系图、形势对比图,并重新设计事件关联图、人物生平表、大事记列表等。

  积淀深厚——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团队

  丛书由长期从事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的学者撰写,阵容强大,积淀深厚。主编潘洵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项目首席专家,重庆市历史学会会长,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撰稿人包括:重庆市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唐润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刘志英、张守广、赵国壮,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川,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兆辉等。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力图以学术的视野、通俗的文字,辅之以生动的图片,全景式呈现抗战大迁徙中颠沛流离的生活、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给广大读者奉献一套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学术读物。

  打造精品——八年磨一剑

  丛书从组稿到正式出版,花了八年时间。2013年,项目开始策划;2013年到2014年,丛书项目组与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师们讨论议定丛书的市场定位和撰稿要求;2016年5月,多番讨论和修改后交稿。为了确保丛书内容质量,特邀南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审稿;涉及统战内容的书稿,按照管理部门要求,送统战部门严格审查。专家和管理部门审稿中提出的问题,项目组编辑联系各卷撰稿人,一一落实修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总社选调经验丰富的编辑承担书稿的编校工作。责任编辑除了认真加工书稿,还绘制补充了迁徙路线图,并仔细核对书稿涉及的海量抗战时期的图片和文献,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书稿印刷前,总社质检部门审读全稿,多环节协作,确保丛书的出版质量。

  “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的出版经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做出版的不易,需要业务精湛、齐心合力的伙伴和团队,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毅力,需要追求质量、打造精品的勇气和实力,需要耐得住泼烦、受得了寂寞的付出和定力。“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虽只6卷150余万字,完成项目却用了八年时间,仅从时间长度看,也能体味其中的不易。今天看着这套书出版面世,如释重负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激、踏实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