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百道网”宣传报道总社《中国的河山》及学术出版规划
发布日期:2022-04-01    文章来源:百道网    分享到:

  3月31日,“百道网”在首页发布专访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文章《刘东风:打造产品矩阵传承先生学术遗产,做好书让大众读者领略大师风采》,向读者讲述了总社重磅打造的《中国的河山》的出版历程,同时介绍了总社学术出版规划。

百道网.png

文章链接:https://www.bookdao.com/article/429404/

全文如下:

刘东风:打造产品矩阵传承先生学术遗产,做好书让大众读者领略大师风采

  【百道编按】史念海先生一生在历史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提出的历史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新阶段。为传承史念海留下的学术遗产、治学传统和教育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以下简称陕西师大总社)推出了他的一系列学术著作,今年更是重磅打造出《中国的河山》(上、下)。百道网专访陕西师大总社董事长刘东风,听他讲述这部著作出版背后的故事,同时,对陕西师大总社未来学术出版道路的规划。


  重磅打造《中国的河山》,让大众读者领略大师风采

  百道网:陕西师大总社此前出版了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四集、九集,去年纪念史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又出版了《史念海遗稿·论著》(影印本),这次重磅打造《中国的河山》(上、下)是基于怎样的缘由?这次的文集编纂选取了怎样的角度和定位?

  刘东风: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之一。史先生生前长期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曾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是我校唐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创建者。在此期间,先生对历史地理学、唐史、中国古都学、中国方志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景仰。为彰显史先生对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传承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治学传统和教育精神,我社计划推出一系列先生的学术著作。包括去年推出的《史念海遗稿·论著》(影印本),今年正值先生诞辰110周年,我社隆重推出《中国的河山》(上、下),下一步还将推出《中国历史地理纲要》《陕西通史》(第二版)、《史念海遗稿·讲义》(影印本)、《史念海年谱》等多部重量级著作,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和缅怀。

  相比其他学术专著,《中国的河山》(上、下)定位为一部通俗学术化读物,主要目的是让更多读者领略大师风采,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书中文章不仅有丰厚的知识内涵,而且言辞生动、文笔美妙,阅读本书,读者将开启一次优美酣畅的祖国山河之旅。

中国的河山_小图.jpg

  百道网:史念海先生长期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地理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做出了怎样的卓越贡献?

  刘东风:史念海先生毕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学科研究领域,先生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整体发展,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研究基础,创立了中国古都学,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在学校和学科建设上,先生创建了陕西师大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和历史地理研究所,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重要探索,形成了重要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生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始终坚守教学一线,88岁高龄时,仍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一手建立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招收了一批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仅他培养的博士生就达到30位之多。在学术出版领域,先生还创办了名誉学界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极大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

  基于此,我社非常重视本书的出版,深入挖掘,加强论证,做好计划安排。整合社内资源,抽调专业编辑,形成专门的选题小组,护航重大选题出版。陕西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中国的河山》的出版还得益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编辑过程中遇到很多疑难问题都得到研究院专家学者的解答。本书出版过程中,也得到史念海女儿史先智女士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开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新阶段

  百道网:本书凝聚了史念海先生数十年心血,汇聚中国山川地理精粹,文章写就的背后是史老将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成果,对于这一创举性的研究方式在书中内容上是如何体现?

  刘东风:史念海先生认为,历史地理学应“以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为研究这门学科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其自传中,史先生谈到“野外考察对于地理学的研究者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者来说,至少在目前仍还未相习成风。尤其对于我这个从研究历史,进而研究历史地理的人来说,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更多领略祖国锦绣河山的胜境,就应该从迈开这第一步开始。在这将近十年中多次的野外考察,不断地扩大我的研究范围,改进我的研究方法。”

  在本书中,这一研究方法在多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比如《略论秦直道》一文。秦始皇的直道,是由云阳通到九原的大道,用以防御匈奴的内侵。时过境迁,这条道路不复为世人所知。为了寻找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秦直道,先生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由汉甘泉宫遗址附近循子午岭北行,野外考察一个多月,发现子午岭上的直道“旧迹俨然,道路宽广,整齐划一,竟没有变动”。通过这次实地考察,结合历史资料,史先生撰写了《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后又进一步撰写《略论秦直道》,绘出了秦直道路线图,开秦直道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先河。

  《黄河在山陕之间》,史先生通过对黄河流域多次考察,补充了文献疏漏,详细论述了黄河中游的侵蚀、侧蚀、下切等问题,以及由于黄河变迁引起的城乡兴废。还探讨了今后治理黄河的方略。

  《壶口杂考》,史先生曾两次考察壶口,亲眼所见与《水经注》相对照,使得《壶口杂考》中关于壶口的地貌特征,壮观景色描绘得历历如绘,纤悉无遗,读者阅读竟有身临其境之感。

  《函谷关和新函谷关》《汉中的历史地理》《关中历史军事地理》等文中,史念海先生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许多文献记载不尽确实之处,澄清了“潼关”“函谷关”等在军事史上极为重要的条目。

  历史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先生取得了诸多创新研究成果,从而开创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新阶段。

  陕西师大总社“十三五”成果卓著,“十四五”迎来开门红

  百道网:大学社是学术出版的重镇,近年来,陕西师大总社在学术出版上取得了哪些进展?

  刘东风:近年来,我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把服务国家大局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出优秀出版物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投身主题出版,取得了以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连冠为标志的诸多成果。仅在“十三五”期间,我社就先后有2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或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11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项目。40余个项目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重点出版精品及陕西出版资金资助。另外,还有近20个项目入选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国家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在刚刚公布的“十四五”首批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中,我社又有7个大项目入选,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十四五”开门红。

  近年来,总社实施人文学术出版精品战略,按照原创、独特、品牌的标准,加大内容创新力度,以优质内容为重点,一手抓政策红利,一手抓市场效应,积聚特色和影响力,成为人文学术出版高地。

  一是总社紧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高学术水准,主攻高端学术、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三个方向,策划设计学术文化项目,打造精品,追求高标,确保做成品牌。

  二是深耕党史资源,关注现实生活,做亮主题出版。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讴歌时代精神,打造有大影响、标杆性主题出版精品。

  三是以经典文学、历史文化普及读物为方向,做好大众出版,争取优质资源,寻求名家名作,实现规模效益。

  四是提升国际化视野,研究并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开发,依托学校及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走出去”文化推广交流,提升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

  百道网:在将学术专著通俗化的出版工作中,您觉得要重点抓好哪些事?接下来,还将有怎样的规划?

  刘东风:主要举措包括:第一,强化人文大众出版的专业性和计划性,清晰定位,优化构成,保持定力,打造产品链和标志性产品,形成品牌积累。第二,以学术生命力、文化积累价值、重印再版率、版权交易额为标准,建立精品项目长效开发机制,坚持不懈,绝不动摇;第三,按照长效大项目完善编辑部、项目部、细化专业管理,强化责任目标,把精品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确保质量。第四,秉持“精品生产、作者为重”的理念,持续开展“感恩出版,致敬作者”优秀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全社上下形成学习作者,贴近作者,服务作者的良好风气,集聚资源,成就精品;第五,建立多元营销,综合服务新模式,形成社内社外、线上线下的完整推广营销链。

  接下来,总社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文学术出版精品战略,担当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自觉融入国家、地方和学校发展大局,加强源头原创,做好精品开发,做强学术文化品牌,做大市场规模,做到高端学术精品出版与通俗普及精品出版并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重,编辑出版与营销推广并重,为文化强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求多做服务。

(责任编辑: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