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西安晚报》刊发《等光来:弋舟三论》书评
发布日期:2023-10-19    文章来源:总社    分享到:

  10月7日出版的《西安晚报》,刊发了由总社编辑张佩撰写的书评《长路浩荡 有光可等》,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我社新书《等光来:弋舟三论》。

2023101910205430.jpg

  书评链接: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310/07/content_159581.html

  全文如下:

长路浩荡 有光可等

张佩

  初识嘉钰,是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活动中。进而知道她是西安女子,瞬间觉得还是老乡亲啊。直到2021年,我们出版作家弋舟的文学对话录《商兑未宁》,其中收录了弋舟与贺嘉钰的对谈。看到“贺嘉钰”三字,她的笑容瞬间跃入脑海,我将之归结为个人对拥有明媚笑容的人自带滤镜,其时并未想过会再有交集。

  没想到的是,今年仲春时节的一天,突然接到了一部关于弋舟作品评论的书稿,作者正是贺嘉钰。拿到稿件,先速速浏览完一遍,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遇到了一种可能——一种理解他人与被他人理解的可能。而面对这样的、之前认为只存在于想象世界的对他人的理解,很难不动容。弋舟的作品,我大致也都看过。在看完《夏蜂》后,四五年时间里,我没再吃过浆水菜,只要看到那种夏天的热与晕便开始在心里晃荡。而看完《核桃树下金银花》后,我栽了一棵金银花,因为很巧的是,我们办公楼外就有两棵很高大的核桃树。看完《随园》后,我印象中西北的每一座城在壮阔昂扬之外,又添了一份坦然与从容……再细看这部书稿,深刻理解了何为品鉴有高低。

  直到第三次看完整本稿件时,才真正意识到部勒全书的,是贺嘉钰对于文学、对于小说艺术的热爱与尊重。她拥有一种天赋,可以就那么轻易地进入作家创作的世界,就好像已然是故事中存在的一个角色、一个部分,甚至某种程度地参与了故事。她的讨论与思考,让作家的故事就这么平稳地落在接触到这一文本的人身上,可知可感可思。这是最难得的,无论是对写故事的人,亦或是读故事的人,彼此投入、付出的时间与心力都没有被辜负。贺嘉钰由此给出了一个路径、一种阅读的方式,以便更好地进入作家的世界,灵魂对望。

  其时,《等光来》的设计师正在图的海洋里四处打捞,以期找到更接近画作的原作的图。让设计师从一开始便介入,同步进行并全流程参与,只为给出足以与其文字内容相匹配的外表。所以,《等光来》有过十三套皮肤,从明明暗暗的灰到深深浅浅的蓝再到经典的颜色搭配又到借用油画作品。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示还原书中的画作与照片以及我们千挑万选才定下来的封面,天南海北的调纸、买烫金材料,再打样对比效果,仅护封上“等光来”三字的蓝色烫金就试过多次,只为给出光的样子。

  钱锺书先生《中国诗与中国画》有言:“一切艺术,要用材料来作为表现的媒介。材料固有的性质,一方面可资利用,给表现以便宜,而同时也发生障碍,予表现以限制。于是艺术家总想超过这种限制,不受材料的束缚,强使材料去表现它性质所容许表现的境界。譬如画的媒介材料是颜色和线条,可以表现具体的迹象;大画家偏不刻画迹象而用来‘写意’。诗的媒介材料是文字,可以抒情达意;大诗人偏不专事‘言志’,而要诗兼图画的作用,给读者以色相。”贺嘉钰负责了“艺术家”与“大诗人”的部分,那作为出版者,就要做好“材料”的部分,而整个过程中,领导、同事、设计师、排版、印厂皆竭尽全力给予《等光来》支持。六个月后,《等光来》终于问世。嘉钰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发来消息,她说:“她沉沉的,又安静又明亮。是比我所想象的更美好的样子。”很开心《等光来》的第一份坚定的肯定来自创作者。

  《等光来》一书,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是文学评论的一种新的向度,在纯粹学院派与民间视角之外,还向中国传统文论借路,开创出文学评论的新途径。这种文学评论的新路径,让文学评论可以像文学本身一样,被更多的大众所进入。也许之后,它会成为一个分支,进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许之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文学评论的领域,进而让文学与文学评论的世界宽阔一些。这一切,都在未来,而现在,很荣幸于能见证它的着陆并曾为它付出过努力。而从个人感受出发,她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近些年在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阅读方式更加便捷、大众一日比一日注重读书的境况下,我们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文学评论作品,何以日益收窄?在接触《等光来》的开始,我以为弋舟与贺嘉钰,是云水相遇,后者是前者的映照,但随着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后,恍然发觉他们是云与云的相逢,形状有可能相近也有可能完全不同,颜色可以都纯白,也可以浅浅的灰、浓浓的墨,但遇到一起,会出现不同的新的颜色、形状的云,而云从来都与光在一起。

  评论家李敬泽先生在写给《等光来》的推荐中说:“嘉钰也许会成为那样的批评家:当她或他谈论和分析一个文本和一个作者时,仅仅是因为海浪和群山之上飞来了一只鸥鸟,海浪和群山屏息追望着这只飞鸟,它是无言之言,是自身内在性的一个偶然的、一闪即逝的形式。”身在画框之外,得见鸥鸟,见证追望,很是有幸。

  《等光来》足以让大家看到,总有人在为我们心灵的安稳居所添砖加瓦。而在阅读真正结束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遇到什么样的灵魂,也永远不会确定你将会拥有什么样的灵魂。

  等光来,真实世界最盛大、浪漫的一场期待。  

2023101910203265.jpg


编辑/李宣仪 审核/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