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我比世界晚熟》责编手记
发布日期:2024-04-03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分享到:

  4月1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了由总社编辑焦凌撰写的责编手记《脱掉心里的那件“长衫”》,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总社图书《我比世界晚熟》。

1.jpg

  书评链接:https://epaper.chinaxwcb.com/epaper/2024-04/01/content_99839831.html

  全文如下:

脱掉心里的那件“长衫”

焦凌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胡安焉的新作《我比世界晚熟》正式与读者见面。

  胡安焉,2023年度出版圈的热门人物,他创作的《我在北京送快递》获豆瓣年度图书第一名,关于他的采访文章屡见于《南方周末》、澎湃、界面等媒体。我是《我比世界晚熟》的责任编辑,与胡安焉的相遇起初算是机缘巧合。

从误解到“真香”

  近年来,从“矿工作家”陈年喜、“农民作家”单小花,到“外卖诗人”王计兵、“煤矿诗人”榆木,基层劳动者创作出书的故事,经常被媒体以素人写作、草根书写为话题进行深入报道,形成热潮。2023年年初,《我在北京送快递》一书推出,取得不小的反响。我本以为该书可能是一本跟风作品,通过炒作普通劳动者的创作故事作为营销卖点。因此当本书策划人、胡杨文化何崇吉将《我比世界晚熟》的书稿发给我时,我内心并非特别重视,对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当我阅读了十来页稿件后,我意识到,这些文字的形成绝非一个业余作者一朝一夕之功,它们应该出自一个有多年写作训练的专业写作者之手,随后我又阅读了他的成名作《我在北京送快递》以及其他在豆瓣上发表的文章。我马上回复何崇吉,这本书我们确定出版。

  在我看来,胡安焉的作品有三大特色:

  一是真诚面对自我的底色。在我从事出版工作20年间,如胡安焉这样的作者可谓凤毛麟角,他的文字真诚质朴到让人为之心疼。作者从自己不同时期的心理、性格和观念的角度切入去记叙剖析,直面自己的迷茫、痛苦以及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心理障碍,将自己20年来的内心世界摊开,坦诚地与每一个陌生读者分享。

  二是大巧若拙的文笔。胡安焉的文章是质朴的,没有过多的修饰与雕琢,如路边最常见的野草。但细细端详会发现字句中光华内敛、包蕴广阔,这来源于其深厚复杂的生活积淀,以及对遇到的每件事、每个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思索。对这类稿子,编辑除了对个别不符合现代汉语使用规范之处做必要处理外,尽量让稿子保持原状出版。

  三是大时代劳动者生活的折射。胡安焉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广州、上海、北京、南宁、云南等地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这段经历恰恰发生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20年。他打的19份工,也多为零工或者个体户创业。他亲历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开淘宝店还是做快递员,他的工作和这个时代人们生存的方式适应与契合。可贵之处在于,胡安焉不仅是那个“我”,还是一个“他者”。他投身于时代又刻意保持距离,站在稍远处细细观察这些变化,然后通过文字,诚实地为我们记录这一切。本书的文字折射出大时代下劳动者生活样态的变迁。

数易书名

  策划方开始提出的书名是《生活在低处》,这个名字我们反复斟酌,认为不符合本书的气质定位。从出版来说,书名要精确体现文本,表现出作品的特点。胡安焉在一次采访中就提到:“我从来没有带着所谓的‘底层意识’去写作,我也不是从‘底层关注’的角度去写。”从事体力劳动者的生活为什么要贴上“低处”的标签,这是我们不认同的。相反,劳动者的生活被认真记录、忠实呈现,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在阅读胡安焉书稿过程中,我们发现,他20年的工作之所以不断变化,是他从最初踏入社会的懵懂迷茫,到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生应该如何度过的痛苦思考成长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这种清楚和确定并非来自个人的思考和意愿,而是因循守旧、随波逐流,或受到家长的规划和安排。而胡安焉则一直在主动寻找。所谓“晚熟”,意思就是保持一颗对世界真诚面对的心,不随波逐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早早成为一个所谓“成熟”的人。于是我们建议本书起名“我比世界晚熟”。这个书名也得到了胡安焉的认可。为此,他在本书后记中是这么说的:“我渐渐庆幸于自己的晚熟,以及我的父母和家庭教育以一种阴差阳错的方式给予我的馈赠。或许一个人很早具有目的意识,人生确实会过得更高效,但未必会更丰富和深入。”

票选封面

书中内文编校定稿后,又经历了几次波折,导致印刷一拖再拖。首先是图书加入了一些作者生活经历的照片。其次是想做一本作者的漫画别册。照片的挑选较快完成了,而漫画内容的审读比较漫长,最后决定放弃。最后,本书的封面也迟迟没能定稿,直到2024年1月,图书印刷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看到了一版设计稿。暗红加黑的底色,一个快递摩托车骑手若隐若现,这个封面承袭作者第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的内容定位,虽然不很理想,但好在清晰与直观。随后又有两稿封面出炉,纠结之下,我们采用了网上投票的方式,也因此印制工作再次拖延。

  后来网上票选通过的封面,在设计上留白较多,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封面中有太阳、一个人和人身后长长的影子,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世界上艰难跋涉,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命的意义,努力生活工作,坚持不懈终有回报。这很符合本书作者的气质,因为作者的写作就是来源于他日积月累的坚持和沉淀,这本书是在经历过各种工作和生活后对人生的思考……

  在编辑这本书稿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被感动。在我看来,胡安焉代表的是在精神上坚韧好奇的普通劳动者。他多年从事体力工作,却热爱阅读、写作和思考。他身上有着社会劳动者探索自我、努力成长、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一开始的我,却对这样的作品暗暗贴上跟风炒作的标签,现在想想无非是心里的“长衫”未曾脱去,认为文学作品与普通劳动者距离遥远,做市场分析时,也不自觉将这部分人群排除在目标读者之外。

  本书出版后,我们收到大量以前认为不会去阅读文学作品的读者的反馈,豆瓣上也有很多读者共鸣强烈的留言。这让我看到了原来出版作品的空间如此广阔,而我们以前却自以为是,令人惭愧。作为图书编辑,脱掉心里的“长衫”,真正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生产有利于大众的读物,在今后的出版生涯中,进一步贴近大众,我将继续努力。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审)

2.png

编辑/李宣仪 审核/王笑一